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入口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13-11-15 22:29:00   点击:

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交通大学西安分部工程物理系,涵盖核反应堆工程等多个专业,是国内最早设立核反应堆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当时工程物理系下设的反应堆工程专业涵盖的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反应堆控制三个学术方向一直延续至今。学科的创始人之一贾斗南教授即为反应堆热工水力学科的带头人,在国内较早地开设了《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本科课程,历经50多年一直发展至今。期间经历了世界核能发展的最低谷和国内核能学科及专业的调整,不少高校纷纷取消核能学科,但西安交大通大学核能学科却一直保持并位于全国前列。而反应堆热工水力是核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该课程一直是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也是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
    在课程组队伍方面,在该课程近50年的历史发展中,有十多位教师为近3000名本科生先后讲授该课程或指导实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课程带来深厚积淀。他们包括:贾斗南教授、喻真烷教授、王正杰教授、张贵勤教授、沈时芳教授、张金玲副教授、郭玉君副教授、康森厚讲师等。贾斗南教授作为学科创始人和带头人之一,从21岁至70岁退休一直致力于核反应堆热工分析的教学和科研,是国内反应堆热工水力方面的权威。在其带领下,西安交大《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教学和相关科研一致位于全国前列。目前该课程教学队伍由苏光辉教授、秋穗正教授、单建强副教授、田文喜副教授、张大林讲师、褚俊工程师组成,贾斗南教授仍担任本课程咨询顾问,为课程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做出巨大贡献。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限于核反应堆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和条件限制,早期的教学工作基本靠课堂理论讲授。随着我国核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课程组积极改进教学培养方案,并在上世纪60年代着手建成了反应堆热工水力实验台架,并逐渐应用于《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的教学实验环节,近年来在学校‘985’和‘211’工程以及课程组课题项目经费的资助下对该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可在更宽广参数范围内开展热工水力教学模拟实验,并全天候面向本科生开放。至今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课程组已经形成了课堂理论讲授、重点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规范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教材方面,该课程选用了由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和西安交大合编的《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教材,西安交通大学喻真烷教授是该教材的主编之一。该教材主要介绍压水堆稳态和瞬态分析方法以及一些主要的热工水力现象。教材主要参考了由美国核学会出版、汤朗逊主编的‘Thermal Analysis of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该教材也被美国MIT等著名高校作为核专业本科生教材),该教材自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以来,历经两次改编,最新版(第三版)于2002年出版,国内多所高校采用为本科生课程教材。
     新世纪在全世界范围内迎来的核能的复苏,核能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在反应堆热工分析方面也涌现出一些新方法和新思想值得借鉴和总结。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应当充分反映国际上反应堆热工分析方面的新进展,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学术思想和动态。西安交大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教学团队在这方面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下一篇: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